绿色管理体系认证技术规范

技 术 规 范

绿色管理体系认证技术规范

2024-1-31发布                           2024-1-31 实施

中标华远(北京) 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发 布

目 录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原则…………………………………………………………………………………1

5  条款要求………………………………………………………………………………2-7


CSHY-GMS-GF-2024《绿色管理体系认证技术规范》属于认证技术要求系列之——。

本技术规范按照 GB/T 1.1标准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中标华远(北京) 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起草单位:中标华远(北京) 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金文荣 吴莉芳

参与起草人:白杨、时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绿色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时应遵照的原则、指标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管理体系的认证(包括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3 术语、定义和评价原则

3.1 绿色管理

是指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

3.2 绿色管理体系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绿色指导方针和实现绿色管理目标的系统。绿色管理的系统应包括绿色企业文化系统,绿色设计与制造系统,绿色营销系统,绿色理财系统以及效益评价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配合,组成了企业的绿色管理体系。

3.3 绿色产品

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品质高的产品。

3.4 绿色企业文化

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遵循、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对企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的总和。

3.5 评价原则

a)公正性——评价应公平、公正。

b)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坚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c)持续改进——绿色管理体系应是持续性的,得出评价结果后,应至少按年度进行监督评价(包括客户、第三方的监督),至少每三年重新评价一次,达到保持和改进的目的。

4 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和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的影响其实现绿色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外部和内部事项。

组织应:

a)识别其在绿色系统中的作用;

b)识别组织中能够影响绿色的过程、相关活动和职能;

确定这些过程、活动和职能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绿色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适用的与绿色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3确定绿色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绿色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宜性,以此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绿色管理体系的范围时,组织应特别考虑:

——4.1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

——4.2提到的要求;

——在第6章中提到的策划要求。

组织应确定绿色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范围应为成文信息且可获取。

4.4绿色管理体系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绿色管理体系,包括需要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5 领导作用

5.1领导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证实与绿色管理体系相关的领导和承诺:

a)确保绿色方针和绿色目标的建立,并符合组织的战略方向;

b)确保绿色管理体系要求和组织业务过程的整合;

c)确保绿色管理体系需要的资源是可用的;

d)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制定绿色经营战略;

e)在开展绿色系统有益的工作中,保持与相关方的工作伙伴关系和协作,以实现既定的绿色目标;

f)确保组织采用过程方法,实现期望的绿色成果,以保证过程的透明和在组织所有相关层面的适当参与;

g)基于最优可用信息,优化战略行动和选择特定行动方案,来实现预期的绿色管理体系成果;

h)传达有效的绿色管理和符合绿色管理体系需求的重要性;

i)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绿色管理体系提供资源;

j)通过重点关注绿色结果,确保绿色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的绿色成果;

k)确保向组织内所有相关人员传达满足与为实现绿色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l)指导和敦促工作人员提高绿色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m)持续改进;

n)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角色以证明他们在职责范围内的领导作用。

注:本标准中所提及的“业务”应广义地理解为以组织的存在目的为核心的活动。

5.2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建立符合以下条件的绿色方针;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为设定绿色管理的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

c)包括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

d)包括持续改进绿色管理体系的承诺。

方针应:

a)作为成文信息可获得;

b)在组织内部得到沟通;

c)适用时,可被相关方获得。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对相关人员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并在组织内部进行沟通。

最髙管理者应根据以下目的分配职责和权限;

a)确保绿色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绿色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改进建议。

6 策划

6.1总则

组织应按照过程,评审当前绿色管理体系的绩效,确定风险和机会,选择需要使用的绿色绩效因素,分析经过一段时间能实现的结果,设定适当的绿色目标与指标和实现这些目标、指标的策划。

对当前绿色绩效的评审应当考虑到组织的组织环境(4.1-4.4)和领导(5.1-5.3),特别是参照对绿色管理有影响的过程、关联活动和组织的职能。如果可能当前的绿色绩效应当量化,并根据相关的绿色绩效因素评估可能对未来产生的影响。

6.2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在策划绿色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4.1中提到的事项和4.2中提到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会,以便:

a)为绿色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的成果提供保证;

b)预防或减少非预期的影响;

c)实现持续改进。

组织应该策划:

a)应对这些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b)如何把措施整合到绿色管理体系过程中并实施,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6.3绿色目标和实现的策划

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绿色目标。

绿色目标应:

a)和绿色方针——致;

b)可测量(如果可行的话);

c)考虑适用的要求;

d)得到监视;

e)得到沟通;

f)适用时,得到更新。

组织应保留绿色目标和指标的成文信息。

在建立和评审绿色目标和指标时,组织应考虑到6.2提到的风险和机会,6.3提到的绿色绩效因素、要素和准则,及其管理能力。组织还应考虑其技术选项、财务、运营、业务要求和相关方的意见。

在策划如何实现绿色目标和指标时,组织应确定;

a)要完成的事项;

b)需要的资源;

c)责任人;

d)完成时间;

e)如何评估结果。

行动策划应形成文件信息,并在必要时进行评审。

7支持

7.1协调

组织应使其相关职能和层次相协调,并与相关方相协调,从而实现其绿色措施的潜在效益。组织应就用于实现既定绿色目标和指标的活动,确保适当的内、外部磋商和协调。

7.2资源

组织应确定和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绿色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和分配框架,以实现既定的绿色目标和指标。

7.3能力

组织应:

a)确定在其控制下工作,并影响绿色绩效的人员所需的能力;

b)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得必要的能力,并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

7.4意识

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且在其工作中受到绿色影响或影响绿色的人员,都应知晓:

a)绿色方针;

b)其对绿色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绿色绩效所带来的益处;

c)不符合绿色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d)从组织经历的主要相关绿色实施过程中得到的信息与教训。

7.5沟通

组织应确定与绿色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沟通需求,包括:

a)沟通内容;

b)沟通时间;

c)沟通对象。

组织应考虑其与相关方的不同层次和职能建立、实施、保持沟通的过程。

组织应通过与内外部相关方建立和促进良好关系,支持绿色绩效的持续改进,适用时,还应支持对绿色结果及其实现方式的长期关注。

7.6成文信息

7.6.1总则

组织绿色管理体系应包括:

a)标准要求的成文信息;

b)组织确定的对于绿色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成文信息。

注:绿色管理体系成文信息的详略程度因组织的不同而不同,其决定因素有:

a)组织的规模以及其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b)绿色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a)人员能力。

7.6.2创建和更新

在对成文信息进行创建和更新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标识和描述(例如标题、日期、作者、或编号);

——格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表)和媒介(如纸质版、电子版);对适宜性和充分性的评审和批准。

7.6.3形成文件信息的控制

组织应控制绿色体系和本标准所要求的成文信息,以确保:

a)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可获得适用的版本;

b)得到充分保护(如防止泄密、不恰当的使用,或失去完整性)。

对于形成文件信息的控制,组织应适当开展以下活动:

a)分发、设定访问权限、检索和使用;

b)储存和保管,包括保持清晰;

c)变更的控制(如版本控制);

d)保管与处置。

适用时,组织所确定的绿色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所需的外来的成文信息应得到识别,并加以控制。

注:设定访问权限可以是仅允许察看成文信息,或是允许察看并有权更改成文信息。

8 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为了满足要求、实施6.2中确定的措施、实现6.3中的绿色目标和指标,组织应通过以下方法确定、策划、执行和控制过程:

a)为下列过程建立准则;

1)绿色投资;

2)绿色设计开发;

3)绿色技术;

4)绿色供应链;

5)绿色生产;

6)绿色营销;

7)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b)依据准则对过程实施控制;

c)保持成文信息所需的详略程度,以证明过程已按策划实施。

组织应控制策划的变更,并评审非预期的变更,必要时,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

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得到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对涉及的绿色管理事件情况作出响应,可行时,预防或减轻对绿色管理失效的负面关联影响。

组织应对涉及的绿色管理事件造成的后果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定期评审,必要时,对其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对这些程序进行定期测试。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关于绿色管理体系,组织应确定:

a)需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对象;

b)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以确保得到有效的结果;

c)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时间;

d)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时间。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作为结果的证据。

组织应评价:

a)绿色管理绩效


b)绿色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评价过程,定期评价与适用的绿色法律要求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绿色要求的符合性。

9.2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计划定期开展内部审核,提供绿色体系的如下信息:

a)是否符合;

1)组织自身对于绿色管理体系的要求;

2)本标准的要求。

b)是否得以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组织应:

a)策划、建立、实施并保持审核方案,包括频率、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报告。审核方案应考 虑涉及的过程和以往审核结果的重要性;

b)确定审核准则和每次审核的范围;

c)选择审核员开展审核,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保留成文信息作为审核方案实施和审核结果的证明。

9.3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绿色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此来保证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应考虑以下:

a)以往管理评审采取措施的情况。

b)与绿色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事项的变化。

c) 绿色绩效的信息,包括在以下方面的趋势:

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2)结果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包括绿色目标和指标已经实现的程度;

3)审核结果;

4)组织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d) 持续改进的机会,包括对新技术的考虑。

e) 和相关方的沟通,包括投诉。

f) 绿色事件的调查。

管理评审的结果应包括关于持续改进的机会、实现绿色结果和任何需要对绿色管理体系进行变更的决议。

组织应保留成文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明。

10改进

10.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当出现绿色管理体系要求不符合时,组织应:

a)对不符合做出回应,适用时应:

1)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纠正;

2)处理造成的后果。

b) 为了不符合不再发生或不在其他场合发生,通过以下活动评估采取消除不符合原因措施的需求:

1)评审不符合;

2)确定导致不符合的原因;

3)确定类似的不符合是否存在或是否可能发生。

c) 执行所有需要的措施。

d) 评审所有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 必要时,对绿色管理体系进行变更。

纠正措施应适合于不符合的影响。

组织应保留成文信息作为以下活动的证据:

a)不符合的性质和所采取后续措施的性质;

b)纠正措施的结果。

10.2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绿色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或有效性。

注:持续改进可以通过使用绿色方针、目标和指标、审核结果、监视事件的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实现。

证书查询

-->
Powered by YXcms 2012-2014 yxms.net Inc.